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今年我国宣传艾滋病日的主题是:“社会共治,终结艾滋,共享健康”。在校园中,普及防艾知识、提高防范意识尤为重要,为了让小橙子们更好的知艾防艾,共同守护我们的身体健康,城小易整理了一份艾滋病知识手册,请小橙子们查收哦~
什么是艾滋病?
艾滋病是由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艾滋病病毒(HIV)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,这种病毒侵入人体逐渐使人损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,最终导致病人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亡。
小知识扩展:红丝带是对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,它的意义是:
1.像一条纽带,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,共同抗击艾滋病;
2.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;
3.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;
4.象征着我们要用“心”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。
艾滋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?
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、精液、阴道分泌液、乳汁和伤口渗出液这几种体液中,主要有以下三种传播途径:
1.性传播
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,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性行为是导致感染的原因。
2.母婴传播
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亲,在妊娠期间、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病毒传染给下一代。
3.血液传播
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、精液、乳汁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共用注射器、新鲜伤口接触到被HI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;使用受污染的器械注射、针灸、拔牙、纹身、穿耳这些情况都是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的!
小橙子们注意:咳嗽、打喷嚏、蚊虫叮咬、共同进餐、同用一个浴池、坐便器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。
预防艾滋,从我做起!
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,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的。主要预防措施是:
(一)预防经血液传播
1.不以任何方式吸毒,远离毒品;
2.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(如必须使用,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);
3.不与他人共用针头、针管、纱布、药棉等用具;
4.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、技牙、穿耳眼、纹眉、针灸或手术;
5.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他人血液和伤口。在清理他人血液或为他人处理伤口时,应该戴乳胶手套或用遮盖物品(如干净的手绢、一厚叠纸巾)来保护自己的皮肤,以避免艾滋病病毒的入侵;
6.不与他人共用牙刷、牙签、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;
7.不要玩废旧的针头、输液器等医用垃圾,这些都是疾病传播的隐患。
8.积极寻求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服药,也就是在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前,遵从医嘱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。或者发生危险行为后72小时内,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,越早越好,需连续服用28天。
(二)预防经性途径传播
1.洁身自爱、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病毒的根本措施;
2.患有性病后应及时、积极进行治疗,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。
小橙子们,我们要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,认识到艾滋病目前不可治愈、无疫苗预防;主动学习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、拒绝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,做好自身防护。
让我们共建无“艾”校园,
拥抱有爱青春!
温馨小提示:同学们若有需要还可以在“盛京艾检”小程序上进行预约检测,进行风险评估哦~
心理咨询预约方式
1.易班公众号预约:学工服务→心理咨询

2. 微信预约

3.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心理服务平台预约

4.心理热线预约:024-319638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