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祖国的辽阔大地上,总有一群青年,他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,在青春的十字路口,毅然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。他们放下手中的笔,穿上绿色的军装,踏入军营,用青春的热血和汗水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这是一段关于梦想与挑战的旅程,是关于责任与担当的颂歌,更是对“携笔从戎,青春无悔”这一誓言的生动诠释。在这样一个群体中,有一位青年,他原本是校园里的一名普通学子,对土木工程领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与向往。然而,当国家的召唤响起,他毫不犹豫地放下了书本,踏上了从军之路。
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退役大学生郑新洲的故事吧。
郑新洲,男,辽宁辽阳人,2022年3月入伍,2024年3月退伍,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部,现为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13班学生。服役期间挑战自我,深挖技术,表现良好,多次参加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,个人获得嘉奖一次,优秀学员等荣誉,所在单位多次被联勤保障中心评为先进单位。

进入军营后,他经历了从普通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。在辽宁朝阳的深山之中,有一个哨所成为了他的新家。这里的条件艰苦,但他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。站岗成为了他最难忘的经历之一。作为巡逻哨的一员,他需要徒步六七公里的路程,每班岗长达两个小时。无论是烈日炎炎下的汗流浃背,还是寒夜漫漫中的冷风刺骨,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。这份坚韧与毅力,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,更磨砺了他的意志。

在服役期间,他积极参与各项军事训练与任务,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和综合能力。他深知,作为一名军人,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军事技能,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因此,他对待每一项任务都认真负责,从不敷衍了事。在一次次的军事演习中,他凭借着出色的表现,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与信任。他也因此多次获得嘉奖,并被授予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。除了个人的荣誉外,他所在的单位也多次被联勤保障中心评为先进单位。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及战友们辛勤付出的肯定,更是对他们为国防事业所做贡献的高度认可。

退役后,他带着在军营中锤炼出的坚韧与毅力,重新回到了校园。虽然身份已经转变,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梦想的追求从未改变。他深知,自己不仅是一名军人,更是一名学生。因此,他迅速调整心态,积极融入校园生活。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,投入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中。他相信,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,一定能够在专业领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。同时,他还经常与战友们保持联系,分享彼此的成长与收获。他深知,虽然自己已经退役,但军人的身份和使命将永远伴随着他。他愿意用自己的所学所得,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这位青年的故事,是无数携笔从戎青年的缩影。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价值和意义,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。在他眼中,他是中国国防事业里的一颗螺丝钉,守在平淡的岗位,坚持着平凡的事业,他本是个普通的人,但这身戎装给了他非凡的身份,祖国是我们生长的摇篮,但也需要有人守护她的安危,响应国家号召,对他来说,参军入伍是他此生最正确的决定。